龙的天空再次回荡起华人的声音

2008-10-09 11:00

  925日起,多媒体、全英文、现场实景剧目——“龙的天空”在新西兰基督城拉开第一季的首演序幕。《龙的天空》(Dragon Sky)是基督城本地艺术团体中华艺术团自2006年《明星制造》,2007年《追梦》后的第三部艺术作品,也是首部采用纯英语语种、小剧场演出的多媒体剧目。第一季8个专场的演出已经顺利完成,获得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以全新方式演绎华人移民史”、“糅合了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一部高雅的文艺作品。

  此次,依托多媒体手段、展现华人移民风貌的《龙的天空》动用了视觉图像,声音元素,现场表演,英文解说等多种形式,在独具匠心的环境氛围渲染下,缓缓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娓娓讲述一段移民的历程。据活动现场总导演黄海平介绍说,为了营造这条“时光隧道”,让观众在正式观看演出前,有机会体味历史的足迹,剧组人员挖空心思,到处寻找原材料,靠手工制作完成了整个环节的设置。另外,为了还原部分淘金场景,剧组从一位当地收藏家那里借来了100多年前淘金时代的工具,摆放在现场,强化现场历史气息感,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基督城副市长Norm Withers观看演出后向记者表示,《龙的天空》新颖高雅,中西合璧,手法大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一次视觉,听觉,和古典艺术的飨宴。全英文的语种环境,令当地观众没有任何理解障碍,非常容易地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他还特别提到,剧中一位重要人物Percy Chew LEE令自己印象极其深刻。之前虽然也在其他场合接触过Percy,但是没想到Percy的故事这么精彩。基督城艺术节筹委会导演Guy Boyce表带领十几位筹委会委员前来观看,他表示,自己还是第一次在当地看到这样的艺术形式,很有创造性。演出流畅,环节紧凑,情节感人。特别是回顾淘金岁月的时候,其中一些委员忍不住流下热泪。有位年迈的新西兰老人,演出一结束就激动地站起来讲述他和他的父亲当年与早期华人移民的故事, 很多当地朋友都能讲述很多他们与华人朋友的故事,积极为我们提供线索,希望能继续上演更多的故事。 记者在现场也观察到,几乎所有的观众都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欢笑,流泪,鼓掌,叫好……。

  据了解,第一季专场演出结束后,中华艺术团收到很多观众来信,来电,均对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中华艺术团团长、制片人王治平表示,这部历经2年精心筹备的作品是2008年新西兰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 也是作为国庆献礼的一部力作。由于首次采用这种全新的多媒体演出模式,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得非常细致,整个剧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好自己的段落,在第一个演出季当中齐心合力,二胡、古筝和萨克斯、演唱都表演的非常稳定,非常出色。在演出中多媒体的部分占了近一半的时间,平面设计、影视剪辑和造型设计都给这部剧增添了全新的影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让观众在一个个不断创新的环节中,享受艺术的魅力。

  稍作休整的艺术团将开始《龙的天空》的下一季的演出,经过总结修改后的新版本,将会呈现出更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