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王鲁彤大使署名文章《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4-11-13 09:00

  2014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要闻第三版“大使随笔”专栏刊登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署名文章《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文章全文如下:

  前不久,国内热播的大型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播出了第二季收官之作。作为该节目唯一的海外取景拍摄地,“百分百纯净”的“长白云之乡”新西兰,再次吸引了国人目光,新一波新西兰旅游热潮随之兴起,尤其是“亲子游”热。

  新西兰民众对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得益于新西兰政府的政策鼓励和3所孔子学院、15个孔子课堂的建立,新西兰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蔚然成风。今年5月,由新西兰民间自发成立的“中文周”正式推出,形式新颖。继上海、香港、广州之后,新西兰驻成都总领馆这几天正式开馆。新西兰驻华使馆扩建后将成为其在海外最大的外交机构。

  不少国内朋友问我,中国和新西兰远隔重洋,但感觉两国关系非常亲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赴任以前,我也有过同样的疑问。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帮我找到了答案——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上世纪20年代末期,新西兰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及发展奋斗了整整60年,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之一。新西兰护士何明清在抗日战争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抢救伤员,为边区运送药物。直到今天,路易·艾黎创建的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还活跃在新西兰各地,该协会与新西兰护士协会共同成立了何明清纪念奖学金,资助中国贫困学生来新学习护理课程。我想,正是因为路易·艾黎等先辈们无私奉献,中新友好才有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约翰·基总理对中国进行任内第四次访问,本月又赴北京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即将展开对新西兰的国事访问。密切的高层交往引领着两国关系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作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并实施的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新自贸协定实施6年来,制度性效应持续释放,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也是新第一大海外留学生来源地和第二大游客市场。

  两国民众是中新关系全面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继上海之后,广州和奥克兰也实现直航。新西兰元和人民币今年实现直接交易,降低了商家经营成本。中国工商银行等在新西兰落户,新西兰高质量的乳制品、猕猴桃、蜂蜜、牛羊肉、葡萄酒等已经摆上了中国消费者餐桌。在两国互为商务人员颁发3年多次有效签证之后,双方正在协商进一步增进签证便利化,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将更为方便快捷。

  到任一年来,我与新西兰各界广泛接触,亲历了中新关系的跨越式发展。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中新关系的全面发展,两国人民增进了解、深化合作的愿望迫切。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西兰政府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战略报告》,将本国发展与中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的稳步发展带给新西兰巨大的市场和机遇。新西兰在农牧业、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也使中国获益良多。

  习近平主席将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新方各界热切期待习主席来访。我相信,此访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新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