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白俄罗斯大使崔启明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接受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专访

驻白俄罗斯使馆
2014-06-28 22:00

  2014年6月28日,驻白俄罗斯大使崔启明接受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专访,全面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涵。专访全文如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适用性

  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整整60周年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创举,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中国驻白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崔启明先生就这一问题接受我们的采访。

  问: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尊敬的大使先生,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确切地说,这五项原则最先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北京就中国西藏问题进行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列入公报和随后签署的协定中。同年6月底,周总理在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问: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在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今天,我们注意到,中国仍在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 在您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以和谐精神凝聚家庭、敦睦邻里、善待他人。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

  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融合,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观念,注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基于这些原则,中国妥善地处理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力推动和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为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交空间。

  当今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和平共处,携手应对。国际社会应该超越国际关系中陈旧的“零和博弈”,超越危险的冷战、热战思维,而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的新内涵,探索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

  在此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越来越管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越来越重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越来越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展现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包括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些宣言所确认。可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有力推动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道义标准。

  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不认同“国强必霸论”,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真诚希望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永远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

  问: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已成为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成功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在这方面,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创新呢?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凝聚人类智慧,传递尊重、包容、协调的精神,包含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倡议,传承和弘扬了五项原则,并不断开拓创新。

  一是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用于指导中美这两个主要世界大国之间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打破新老大国必有对抗的历史宿命。

  二是倡导新型义利观。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时坚持道义优先,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主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是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进一步展示对邻国的诚意和善意,通过“一路一带”倡议,同周边国家深化利益纽带,以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同周边国家一起打造命运共同体。

  四是推动树立亚洲的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五是提出中国的文明观。提倡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包容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大力倡导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消除意识形态偏见与隔阂,使人类社会一天比一天和谐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问: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请问中国在处理与白俄罗斯关系中是如何运用五项原则的?并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我记得在今年年初接受贵社采访时曾指出,中白关系是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中国是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白俄罗斯的人口还不到北京市的一半。按着许多强权政治的理论,中白之间不可能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但事实恰恰相反。建交22年来,中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确立的基本精神,在涉及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等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及密切协作,保持了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去年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

  当前,中白关系继续取得长足发展。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有效维护了两国共同利益。中方对双边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对两国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