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杂志刊登驻意大利大使丁伟题为《新领导指引中国迈上新征程》的文章

驻意大利使馆
2012-12-24 16:00

  2012年12月出版的《中意》双语杂志刊登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丁伟题为《新领导指引中国迈上新征程》的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4日胜利闭幕。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由七人组成,他们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他们中很多人对意大利有所了解。习近平曾于2011年6月访问意大利并出席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庆典活动。李克强曾于今年4月在中国海南会见到访的意大利总理蒙蒂。他们经历丰富,教育水平高,既了解中国实际又具有丰富的全球视野。习近平拥有法学博士、李克强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相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带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中意、中欧各领域务实合作也将取得新的成绩。

  一、 过去十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1.5倍,世界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10年间,中国人均GDP增长将近5倍,从1135美元增至5432美元;10年间,中国国家城市化程度提高,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业人口,由10年前的40%提高到当前超过50%的水平,;10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27倍,从2002年的27亿美元扩至2011年的747亿美元,在世界排名从第24位升至第5位。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十年里,中国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举世瞩目: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6年,中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8年和2010年,中国先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2010年,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份额贡献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十八大规划了未来5到10年中国发展的蓝图。

  一是信念更加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改进、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实践证明,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最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二是发展模式更加科学,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味追求GDP的现象,重速度轻效益、重外需轻内需、重投资轻消费、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今后治国理政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指导方针将给中国带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巨大转变。

  三是发展方式更加环保,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原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新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四是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五是社会生态更加民主,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六是分配形式更加公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大会提出建设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公平原则”将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三、十八大以后,中国将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在国际社会扮演建设性角色。

  中国将继续秉承以下三个理念发展对外关系:一是开放、合作、融合的精神;二是平等、互利、共赢的态度;三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将继续走好自己的发展之道,同时希望世界各国超越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差异,摈弃传统冷战思维,共同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共谋繁荣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2009年底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至今仍冲击着欧洲大地,2011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资金一半以上流向欧盟。中国领导人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始终抱有信心。

  在信心方面,中国在多个场合表示相信欧洲应对危机的能力,对欧洲走出经济困境充满信心,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反复重申,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愿意与欧方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在行动上,2012年6月,中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上宣布,支持并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以助该组织在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拥有充足资源。中国采取多项措施,扩大从欧洲进口。 2010年和2011年,欧盟对华出口增幅分别高达近30%和22%,同期欧盟总体出口增长率为23%和19.2%,中国成为欧盟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 一。今年1月至9月,中国从欧洲进口额达1605.3亿美元,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国际资本纷纷撤离欧洲之际,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不降反升。据普华永道统计,过去几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一直持续增长。2012年一季度,中国对欧洲投资额首度超过了欧洲对华投资额。

  从效果上看,欧洲民众更加积极看待对华合作。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对22个国家的民调显示,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至少有60%的被调查者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其他地区。欧洲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更加欢迎。从南欧到北欧,一些国家纷纷表示愿意为中国企业投资兴业创造更有利条件。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三一重工、吉利集团、山东潍柴动力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欧洲成功实现并购。

  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成就,也是世界的成就,而中国的问题,也可能成为世界的问题。中国和世界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