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03-10-27 16:29

五十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巨资兴办西藏教育事业,西藏的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一个涵盖普通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到2001年,西藏已拥有各类学校1008所,在校学生39·7万人,小学入学率达到87·3%,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0%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人口达到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前列。西藏不仅有了自己的硕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寺庙垄断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西藏的现代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家现代科研机构,即使天文历算这样的应用技术,也被罩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垄断在寺院手中。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建立了25个科研院所,现有专业科技人员3.5万人,学科领域涉及历史、经济、人口、语言、宗教和农业、畜牧、林业、生态、生物、藏医药、盐湖、地热、太阳能等数十个门类。其中,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
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旧西藏除了由封建贵族和寺院垄断的传统藏医藏药以外,极度缺医少药,百姓生病既没有钱,也没有地方看病治病。现在的西藏已经建成了中、西、藏医结合,以拉萨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独具民族特色的藏医藏药已走向全国,逐渐为全国人民所喜爱,并正在走向世界。到2001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发展到1284个,病床床位达到6372张,专业卫生队伍达到10898人,人均拥有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西藏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达到97%。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则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7岁。
   西藏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发展。国家投入巨资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用于西藏重点文物单位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布达拉宫、大昭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支持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校勘项目已经完成。有西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苯教《大藏经》得到了系统整理,并全部出版。民间口头零散流传下来的《格萨尔王传》,共达200多部,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共收集手抄、木刻本300多部,陆续整理出版藏文本70多部、汉译本20多部,另有若干部已译成英、日、法文出版。国家投资建成了西藏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电影院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结束了旧西藏基本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的历史,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藏族人民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受到切实保护。政府设立专门的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编译机构,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是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课。西藏已编译出版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西藏自治区人大、政府的法规、决议、文件、布告和各种公文,以及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标牌、名称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对藏族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使用藏语文办理案件,用藏文下达法律文书。报纸、广播、电视都用藏汉两种语言。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出藏语节目时间达20.5小时,占该台播音时量的50%。西藏电视台每天播出藏语节目达12小时,藏语专门频道已于1999年正式通过卫星向全国转播。目前,西藏有正式出版发行的藏文报纸杂志23种。藏语文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通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系列文章之六)。